欢迎访问四川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新林镇:家门口的“牛”服务 让养殖户 贴心更暖心

“靠农民过去的土方法已经不管用了,牛要想养得好,必须要有知识、懂科技。”养殖户李相明原本一直依靠种植玉米为生,年吃年用,日子过得并不宽裕。2017年,在新林镇政府包村干部的帮扶下,李相明开始进行肉牛养殖。多年来,只要镇里开展业务培训,他都抢着报名学习。如今,饲养的肉牛已经从最初的6头发展至19头,年均收入增加四五万元。

做大做强养牛产业,光靠政府的努力还不够,还需要培养综合型、实干型的高素质养牛人,即大量的草根“牛精英”。新林镇依托鹿山村万头肉牛养殖园区优势,招商引入社会组织,成立肉牛繁育改良社会化服务中心,实施“精养培优”计划,针对养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,协调开展营养育肥、疫病防控、繁育改良等各类技术培训,培养草根“牛精英”90余人,全镇完成改良肉牛50头,养殖户增收25万余元,真正实现了“培训一人、致富一家、带动一村、激励一方”的目标。

走进新合村养殖园区,养殖户安东辉正忙着检测“冻精”的活力和密度。据他介绍,今年出栏季节,他卖掉的牛犊都是采用无公牛全冷配改良技术授配后产下的品种牛,不仅生长速度快、体型高大,价格还略高于本地牛。

“我家现在一共养了30多头牛,都是西门塔尔品种。这两年镇里村里开展的养殖培训班我一期都没落下过,慢慢的人工授精、产后护理,犊牛护理、犊牛基础病这些技术我都学会了。自己家牛小病小闹都是我们自己护理。养完这些牛以后生活质量提高了、经济效益也提高了。这临近过年又下了十来头小牛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……”齐振福笑着谈起他的养殖经验。“牛上唱歌牛下坐,累了还向牛边卧”成了齐振福的生活常态,久而久之便成了小有名气的牛专家,附近谁家牛有个不舒服,都少不了请他帮忙。

“现在牛价一直低迷,咱们的牛在市场上没有优势”“今年的草还在涨价,养殖成本又高了”“这冷配技术行不行呀,还是先观望观望。”......面对大家的忐忑不安,新林镇鹿山村党总支选出积极性高、专业技术好的6名“牛精英”组建了党员服务队,不但倾囊相授自己改良转型的成功经验,还提供上门一对一指导、手把手教学,新林镇越来越多养殖户将“多而不精”的老观念转变成“少养优养精养”的科学发展理念。

此外,为了持续降低养殖成本,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,村民积极种植青贮饲料,形成了“以种代养、以养促种”的绿色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。“我们村集体经济今年种了6000亩玉米,全部打成青贮饲料,由公司直接过来收购,村里其他养牛户每家都种上10几亩青贮,存储冬天的草料。”新合村党总支书记吴子霞介绍。

新林镇的“养牛经”,不仅加力扶持产业延链、强链,更在补链上真抓实干,持续将肉牛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全力培植,坚持走“定规划、建基地、引龙头、带农户”的发展路子,牢牢牵住“牛鼻子”,实现多方联动发展、共享共赢。促进肉牛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牧民富裕富足,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。(李晓军 张学磊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四川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